基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目标解读的高 

文章目录

一、课堂目标的设立

二、设计实施的基本原则

1. 科学与实效性原则

2. 面向全体原则

3.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的原则

4. 主导与主体结合的原则

三、设计实施的基本形式

1. 团体心理活动课群体结构模式

2. 团体活动形式的创设

四、团体活动实施的一般过程和评估

五、团体活动设计在课堂实施中的建议

1. 设计目标的聚焦

2. 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上课模式

3. 及时干预,团队协力

4. 查阅资料,立足已有研究

文章摘要:本文在解读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内容体系和总体目标下,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展,提出团体心理辅导课在高中课堂开设的积极意义,强调团体心理辅导在辅导过程的目标设立和活动选择,帮助学生利用团体意识解决心理和生理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及应对策略。

文章关键词:

论文作者:蔡雯婷 

作者单位:福州教育研究院 

论文分类号:G448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策略
下一篇:心理情景剧应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